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会如此谨慎。
而男人看起来也并不想理会陈焕升,仍然满脸严肃地思考着什么。
平白无故地碰了一鼻子灰,陈焕升暗自苦笑,转身正要离去,男人却突然眼前一亮,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微微抬手叫住了陈焕升。
“等一下。”
陈焕升回头看了看,“有什么事么?”
男人面带微笑,“你刚刚说,你来自大清,对么?”
陈焕升点了点头。
“早就听闻大清帝国人才济济,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不知道先生方不方便。”男人说的十分客气。
看不出如此气度不凡的人,还能如此谦逊,陈焕升心里不禁对男人添了几分好感。
其实他也理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的时候某个问题确实会让一个人陷入死循环,这时就需要听听别人的建议,而男人听说自己来自大清,所以才叫住自己,想从自己身上找寻些灵感。
想到这里,陈焕升礼貌地拱了拱手,“不敢当,不过有什么问题,我也自当知无不言。”
男人听到陈焕升这么说,十分高兴,“我是想问,如果一件事情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以至于即便是给予承诺,人们也不肯相信,这时要怎么做。”
陈焕升突然有些后悔,他哪里想得到,男人会问出这么一个听起来甚至有些哲学意味的问题。
不过对方已经先将自己跟人才济济的大清标榜在了一起,如果答不出来,丢的可就不是自己的脸了。
陈焕升不禁认真地分析起来,他的问题听起来好像是想解决这个所谓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但实则是由于人们无法相信他给出的承诺,所以不肯改变,如果解决了信誉问题,或许这个困扰也就迎刃而解了。
想到这里,陈焕升心里有了答案,他微微一笑,对着男人反问道,“先生,你可曾听说过我大清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名字叫商鞅立木。”
男人思索了一下,“商鞅我听说过,但这个故事我愿闻其详。”
陈焕升也猜到,商鞅的名声很大,但很多人对这个故事却不甚了解。
事情是这样的,在商鞅刚刚推出新法令的时候,他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威信不足,百姓不信任,于是便想出一个办法,他在南门城墙外,放了一根木头,木头不重,看起来也就二三十斤,然后贴出告示,说如果有人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人们都不信,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可能得到那么多钱,见民众不信,商鞅又将赏金提高,直到提到五十金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这根木头搬到了北门,而商鞅也如约赏了此人五十金,从此,商鞅一下便取得了民众的信任,为他以后变法奠定了基础。
陈焕升讲完,再看男人,突然觉得他的一双眼睛,仿佛要放出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