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扬,哈哈。”
苏轼举杯朝葛胤敬酒,喜不自胜道“我们真是有缘呀,本来这段时间为兄忙里偷闲带着子霞到眉州老家与家人团聚,准备返程回京,路上经过益州,没有想到可以碰上,想想我们也是六年不见。还记得六年前,为兄老来得子,子霞为为兄产下一男孩,那名字还是得提点,取名为苏遁。”
这一番寒暄下,让两人同时间想到了六年前的回忆。
“贯亭贤弟,这是我苏东坡的第四子,他是在黄州出生,为兄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干儿,自乌台之后,为兄对朝廷与仕途心灰意冷,不盼望他出相入仕,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抱着不哭也不闹、异常安静的襁褓中婴孩,恻然道“不如贯亭贤弟赐个名讳吧。”
六年前的葛胤沉浸在萧虹仙香消玉殒的阴霾中,消沉厌世,他幽幽道“仕途宦海捉摸不透,绝非可留之地,多年前我便因为拒绝了当今陛下与大理国公主和亲的旨意,触怒了陛下的逆鳞,陛下竟然要将我斩首,令人心寒,我便绝了仕途之心。东坡兄遭到诬蔑而贬谪,郁郁不得志,那这个孩子就叫遁儿吧,《易经》的第三十七卦遁卦,嘉遁,贞吉,好遁,君子吉,异卦相叠小人得势君子退隐,岂有不可。”
葛胤说话之余,还用茶水将指头弄湿在桌上画出遁卦卦面。
“苏遁苏遁”苏轼反复思索着,拍案叫绝道“苏遁这名儿好极了,正巧为兄最近在遵先父遗命为《易经》作《传》,看来这干儿与这名儿有缘,苏遁名儿寓意非凡,既满足了我如今的远遁世外之意,又对这孩儿报以美好的祝愿,就叫苏遁了。”
不知为何,记忆的回想让眼前的苏轼与其妾侍朝云黯然忧伤,仿佛勾起了伤心往事,只听朝云
掩面流泪道“可惜这遁儿福薄,才活到两岁就夭折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提起幼子的苏轼眼眸通红,泪水早已溢满眼眶,有些甚至夺眶而出。
葛胤受其感染,不禁动容道“逝者已矣,东坡兄们要节哀。”他还未当人父,不知人父丧子的心情,但是他这些日子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母亲舒若芙那细水长流的母爱,感触良多。
这忧伤的情绪持续了好一会儿,方因为苏轼的怅然一笑而缓缓结束,只听苏轼释怀道“这孩子与我们无缘,也罢,或许他真的选择在某个地方遁世逍遥世外吧。”他粲然一笑,眸光里又恢复了希望的光泽。
“当年我也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去找,让为戍边大夏的种家军作参谋,击退大夏大军。那年大宋边境也是风波不断,大夏梁太后幽禁李秉常,夺取了大夏的主导权,并对我大宋发难,不过当时陛下穷兵黩武、一意孤行,在夏、银、宥三州界修建永乐城,对大夏产生威胁,同时还派了五十万宋军兵分五路对大夏征讨,才致使梁太后决定反击,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略,让我宋军节节败退,最终大夏兵临永乐城,我军惨败。那时候陛下不知道听谁说有将帅之才,曾经在大理国助莘蓉公主平定内乱,所以才让为兄请为大宋而战。”苏轼对当年战局记忆犹新,侃侃而谈道。
葛胤附和道“是啊,当年葛胤也是临危受命,那次永乐大败后,种家军统帅种谔元帅因此战惨败,心中郁结成疾,后因背上痈疽发作而不幸离世,种家军就此无统帅。又逢辽国国主背信弃义,不遵循两国曾经定下不互相侵犯的盟约,与大夏一起对我大宋趁火打劫,想谋取利益。作为大宋子民,葛胤自然不愿大宋边境百姓受到夏辽盟军滋扰,便到任延州知州,又得到我义父青唐之主董戬相助,对大夏施以声东击西之策,才能击退辽夏夹击,可惜我的义父不久便病逝了,如今青唐落到了阿里骨手中。”
苏轼太了解其中情况,坦然道“贯亭贤弟能够击败宋夏,也是因为有统帅之才,当时在军中任人唯贤,擅长调兵遣将,先后任用的火山军统领韦允和小卒胡,他们骁勇善战,为戍边之战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得到了提拔与封赏,韦允如今任忻州刺史,胡任宁华军副都统,而也被先帝封为辅国大将军与知枢密院事文武双职,此等殊荣在本朝绝无仅有,之后先帝驾崩,太后想让辅弼幼帝,却选择了辞官隐退,这倒是做到了遁的境界。”
葛胤解释道“功名利禄、达官显贵本就不是我之所求,我现在只想远遁物外,做个平凡自在的寻常百姓就好。”
苏轼隐隐担忧道“只怕事与愿违,因为贤弟当年任知枢密院事时,曾经向先帝美言,从汝州转任到了常州,常州是个养老隐遁的好地方,后来也因为贯亭贤弟向高太后推荐为兄辅弼年幼的陛下,为兄才能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可那时早已不在朝中,我们无缘一见。后面为兄算是一路顺畅升至翰林学士,如今为兄准备任龙图阁学士,不过最近边境不安宁,大夏李秉常三年前忧愤病死,继任夏帝才不到七岁,大权旁落,好在梁太后无与大宋开战之意。但是大辽很奇怪,自从耶律乙辛死后,丞相耶律俨已经掌控了大辽实权,大有对我朝开战的苗头,最近不停地在我国边境挑衅。”
葛胤因扈力钦的缘故,对耶律俨印象很好,愕然道“应该不至于如此,耶律俨是个良臣,绝对”
苏轼截口否然道“贯亭贤弟还是太善良了,耶律俨即便是良臣,也是对大辽效忠,他对我大宋又有何情谊,开疆拓土一直是大辽每代君王的霸业,他作为良臣肯定会为了辽主而尽心竭力。”
葛胤不禁悚然一惊,皱眉道“贯亭谨记,贯亭义弟扈力钦与耶律俨交情匪浅,若有机会一定让义弟劝一劝耶律俨,希望他不要为了帝王霸业而让两国生灵涂炭。”
谁知此言一出,苏轼眉梢上的愁意又浓了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