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巧董仲舒的这篇文章,正是武帝未遂之志、想首先做的大事。所以深相契合,大加赞赏。随之,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使佐江都王非。
从此,董仲舒官运亨通,仕途青云。
西汉元朔三年,汉武帝巡视民情,身为王相的董仲舒也伴驾而行。当他们巡视到我们棘津州时,汉武帝见遍地都是红枣,就叫侍臣们摘了一把,放在嘴里一嚼,脆生生,甜蜜蜜,清香满口。不由脱口说道:“这枣,真强!”立时便下了一道圣旨:立枣强县。
当时,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已经形成,并被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主张,要立县治,必须按阴阳五行来选县址。
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各代表县城的一角,抹一角不能立县城,抹三角必须挪县址。所为抹,就是涂、擦、除去的意思。
如:亵渎神灵、民众反官、子杀父亲、妻杀丈夫,这四案如出现一案,就叫抹去了县城的一角;
如果出现三案,那这个县城就不能再在这里了,必须选新址另建新城。
要立枣强县,县址选在哪里也是至关重要的。汉武帝十分推崇董仲舒的阴阳学说,就对他说:“董爱卿,这里是你的故乡,你就按你的阴阳五行定县址吧!”
董仲舒领了圣命,就到各村了解民情选县址去了。
董仲舒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儿正扶着一个五、六十岁的盲人走路。那小男孩儿一边走,一边用脚踢开盲人前面的砖头瓦块,不让盲人脚下有一点儿挡坎儿。
董仲舒见了,觉得小孩儿很可爱,就上前问道:“他是你的爷爷吗?”
小男孩儿摇摇头。
“他是你的姥爷吗?”
小男孩儿又摇摇头。
那盲人听见了,忙答道:“先生,我既不是他的爷爷,也不是他的姥爷,我是路过这村的。这孩子可怜我,自愿给我带路的。”
董仲舒听了,觉得这村民风淳厚,民情善良,便对这村产生了好感。他为了再做进一步考察,就在村里转了起来。
有个老者见他在村里转了好几个来回,以为他迷了路,就问道:“先生是不是转了向,找不着出村的路了?”
董仲舒见被人误解,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正是。烦请老人家指条西去的方向。”
那老者说了,董仲舒按照老者的指点向村外走去。
董仲舒见这个村男耕女织,生活富裕;扶老携幼,乐善好施,就有把县城建在这里的意思。
因为没有发现一桩符合阴阳学说的事情,心想,我再到别处转转,如果别的村都比不上这个村,就在这里建县城。
主意拿定,就向西北方向走去。
又走了六、七里路,来到一个村边的时候,看见一个小伙子一步一头地从村里磕出来。董仲舒上前问道:“年轻人,你这是干什么呀?”
小伙子说:“我父亲病了,我这是去请神灵来给我父亲治病。”
“去请神灵干么非得一步一头啊?”
“请神要虔诚,心诚神才灵呀!”
董仲舒一听,这里既体现了神权,又体现了父权,真乃良民顺子呀。心里一高兴,马上把这喜遇报告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马上降旨,在那个小伙子所在的村庄建枣强县城。
那个村庄就是现在的东故县村。
后来,董仲舒在村里“转向”徘徊的事,被那个给他指路的老者传了出来。名大迹显,村民们常以“董二圣”曾在此徘徊欲建县城引以为荣,就把村名改叫成了徘徊村。
“据说,”李黑儿继续说道:“董仲舒告老还乡后,听说了这个村名是因他而起,很受感动,亲自到这村里来过,还把这村的优秀学子接到他开的学堂里去读书,家庭贫困的,学杂费一律全免。这村里的人们念他的好处,村名一直沿用下来。”
“怎么现在还叫棘津州呢?”亓晓婷问道。
“人们觉得‘枣强’叫着拗口,不如棘津州好听。尤其文人墨客们,喜欢怀旧,觉得这里原本就是东海西岸,荆棘丛生,水流遍地,叫棘津州更有历史意义,便又改了过来。”
亓晓婷点点头,又说道:“董仲舒这么重视这个村,一定被蛇王妃打听到了,不知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这样吧,飞毛腿和东生留下,保护董仲舒石像和庙,我和李洪、李黑儿去徘徊村,咱们分头行动。”
飞毛腿:“好的,他们过来了我就给你们传纸鹤。要在那边,你们也给我们说一声儿。”
亓晓婷点点头,与李洪、李黑儿去了徘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