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很快,王世忠带着大家下船,车辆已经准备好。
而其中一辆车子上面,走下来一个方头方脑的中年人。他的容貌很特殊,让人看一眼就不会忘记的那种,实在是太特别了。
本来,杨奕等人以为,这个人应该会比较古板。
然而,靠近打招呼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滑头,四面圆滑的家伙,一个老油条。
“鄙人钱仲书,刚从国外回来,多多关照啦!”那方头方脑的人笑道。
大家相互握手,王军等人恍然大悟,那就难怪了。按理说,那么特别的一个人,要是行内人,不可能不认识,或者连一点印象都没有呀!
国外回来的,那就不一样了。现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呀!这些鉴定师,好像也这样。从国外回来的,似乎在圈内比较受一些富豪的欢迎。
国内的鉴定行业,现在俨然已经分成了两派。其中,就是以国内本土老前辈为主的传统派。
这个派系历史悠久,主要就是靠自己的经验、靠自己的眼睛做鉴定。在外人看来,这种鉴定方式,很明显就是不科学。
另外一派,则是从国外回来的一群人。群体不是很大,依靠精密的仪器等,从科学的角度去鉴定一件物品,结合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对而言,这群人的鉴定方法,的确就是比较科学。很多人觉得,从本质上去鉴定,肯定不会出现错误的。
钱仲书随身携带着一个很高倍的放大镜,还有一个迷你型的材料分析器。
“人到齐,我们就走吧!”王世忠开口道。
于是,一群人开始出发,地点不算很远,也还是江州市。但属于比较偏远的一个区,经济稍微比较落后。
杨奕等人知道,葵山区那边,属于革.命老区,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很理想,但历史比较悠久。在江州市掏宝,掏老宅子,很多人就喜欢走葵山区。
路上,王世忠才告诉大家,此次去看的宝物。
“什么?宣德炉?真的假的?”王军大为震惊。
“很出名?”闫景辉见这家伙那么大的反应,不由询问道。
杨奕翻了一下白眼:“跟你一个菜鸟说,说了也是白说。可以这么说吧!宣德炉在中国几千年铜器文化里面,是最为出名的。”
王军点点头:“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