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叫做‘适得其反’。口号是没用的,奖惩这种事,也是没什么用的。要是奖惩全然有用,那古往今来,怎么还是有人知法犯法?孝顺这种事,放在今天,本就是一个自觉的问题。你要让百姓们自觉去尽孝道,而不是强制性的。”
丁文书说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现在的情况是,压根没人去想着孝道的问题。奖惩尚不可行,如何让人自觉去做?”
书棋揉揉眼,“我小时候,老听父母说什么二十四孝的故事。虽然都忘得差不多了,可是至少我长大了以后,不会不孝顺你们。”
柳小姐对他笑笑,“知道你孝顺。不过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健康长大。”
丁文书一拍桌子,“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书棋说的这个,真是个办法。”
柳小姐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树立典型。这也是以往的朝代里,经常用的一个法子。好的典型,总是得赏;坏的典型,总是受罚。而且还是老天爷来执行奖惩。这样一来,百姓们自然听话。”
“对!”丁文书精神大振,“坏的典型,就是何家。至于好的典型……嗯……明天去问问看。”
次日一问,大伙不约而同,都说了一个人的名字。
肖仲。
“没有比肖仲更孝顺的人了。”群众有口皆碑。
肖家住得离西河口场镇远了些,且一家子都为人低调,所以丁文书也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
一问差人,差人也竖大拇哥。“丁先生,之前说奖励的事情。我当时就想,要是真有这规定,肖仲,不知道该赏他多少银子。恐怕把西河口荒废的王家宅子赏给他,也是应该的。”
这么厉害?丁文书觉得应该去拜访一下他。
走了大半天的路程,丁文书赶到肖仲家门前。
大白天,房门锁着。丁文书灵机一动,没有擅自上去拍门,而是先找他的四邻打听情况。
旁边住着的一位老者给丁文书让了个座位,讲起了肖家的往事。
肖家没有女儿,只有两个儿子。肖仲排行老二,他还有个哥哥,叫肖伯新。兄弟俩差了将近十岁。
肖伯新二十来岁的某年,要求分家。(丁文书心里苦笑一声,又是分家的事。)可是,肖家父母不同意。他们认为自己的二儿子才十来岁,还小,若是分了出去,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于是两口子劝大儿子不要急着分家,等到兄弟成了年,有了谋生的路子,再分不迟。
可是这肖伯新是铁定了心要分家。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最近刚结婚。所谓有了媳妇忘了娘,事事都顺着媳妇的意思来,没有二话。这个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直怂恿着丈夫把弟弟,最好连同着父母亲,打包一起扔出去。
肖伯新不敢做这等讨骂的事,只敢对父母提分家。
父母总是不肯,最终儿媳妇难以忍耐,做出了让步——她和自己的丈夫出去住,让兄弟在家里伺候老人。
她话里说得明白:“自古分家,便是在家的分的少些,出去的分得多些。”意思很明白,她两口子要多分。
为了这事,肖仲当场与哥哥嫂嫂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