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四百四十三章“约会”电影院(六)
黎华低头看着自己的小本本,思考着。
毕文谦欣赏着她,仿佛欣赏一副艺术的画卷。
过了很久,毕文谦起身去拨弄角落的唱片架上的那些唱片,一张张,安静地,慢慢看。
“……文谦,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很正确啊!不过你忘了一个定语:在现阶段。”毕文谦拣起了一张唱片,壳子上是一只斑点狗,以及与之相互依偎的只露了半张脸的仲岛美雪——《御机嫌如何》,而今的她,已经渐渐漂亮起来,脱离了村姑的范畴,“黎华,你要明白一点,新中国从建立到现在,作为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能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起点,在全国只有十几万大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文科生的情况下,用30年时间初步建设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而支撑我们的先辈实现这个奇迹的关键之一,我以前就说过了——因为战争。战争这种最激烈的淘汰方式,最教育人的方式,那个痛苦而涅槃的时代,让以党员为骨干的全国人民的精神素质,到达了在和平时代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我们不可能为了教育人民而主动选择战争。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生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今天,正在逐渐成为国家基层建设的中流砥柱,正在逐渐接班。这些人,从整体而言,对于物质和文化的硬性需求,特别是物质需求,比上一、两代人高得多。有一个很典型而很多人可以回避甚至是刻意回避的事实——三线建设时代,和上山·下乡时代,在时间点上,是靠得很近的。参与三线建设的绝大多数人是建国前出生的,参与上山·下乡的人则是建国后出生的。两件事情,宏观上都是从物质条件相对优渥的城市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前途,为什么前者总体任劳任怨,后者却为了返城而闹出群体性事件?除开两件事在细节上的差异,本质的原因,就是两代人在精神层面上有境界的差距。”
“可我们不能去指责后者,因为他们的表现同样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在和平年代的历史规律。我们应当对前人保持敬意并视为榜样,却不能从宏观角度把经历战争的前人的境界作为在和平环境成长的后人的标尺。那不科学。所以,随着时间一年年的度过,和平年代成长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中国人民宏观上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的确是切切实实地不断增长的。”
“所以,新中国坚持了三十年的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方针,不可能继续下去了。随着老一代人从全国各行各业逐渐退出,我们不可能保持那样的发展奇迹……”说到此时,毕文谦突然大笑起来,“不,应该说,而今世界上主流的两种经济统计思路,因为其局限性,都无法真正正确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成就。因为,经济层面之外的积累,特别是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很多直接经济数据在换算上的数量级的差距,他们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些信奉外国已有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新中国这三十年来的建设,并不是高积累、低消费,而是低积累、低消费,换句话说,就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成就,至于初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这样醒目的成果,他们会因为无法解释而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想方设法地否定,然后对现在中国物质基础的相对缺乏而自以为是地不断鞭挞。于是,会有人,甚至是很多自诩为专家的人,认为中国不行。”
黎华出神地看着毕文谦,微微张着嘴,久久合不拢。
“……所以,你一直在说,对待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同……”
“不仅如此。”毕文谦放下唱片,给自己续了一杯水,重新坐到黎华对面,“在当代,科研,是大国以及大国体系下的地区才玩儿得起的;而教育,想要玩儿得起,除了得是大国之外,还得是稳定的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