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礼在有的时候又是用朴素为贵。例如,祭天时天子所穿的大裘不叫露出来,在父亲的面前不须装模作样,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琢,作为上等祭品的肉汁不加任何调料,祭天用的大路朴素无华,上面只铺一层蒲席,牛形的酒樽是用粗布覆盖,勺子也只用本色的木头来做。这是以朴素为贵的例子。
孔子说:礼,不可以不加以审察。礼有种种不同,该减少的不能增加,该增加的也不能减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礼要注意相称。礼之所以有多、大、高、文作为贵重,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向外界炫耀的。王者的道德发扬,普及万物,统领的事情又千头万绪,无所不包,像这样,能不以多、大、高、文为贵吗?所以君子就乐于向外界炫耀。礼之所以有以少、小、下、素为贵,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表示内宰之德的。内在之德所具有的密致精微程度,边关天下所有物品,没有一件可以与之匹配的,这样的话,能不以少、小、下、素为贵吗?
所以君子就格外注意内心的修养。古代的圣人,既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乐于对外的炫耀,有时候以少、小、下、素为贵,有时候又以多、大、高、文为贵。所以先王在制礼时,该少的不能让多,该多的不能让少,追求的目标就在于一个相称。由此看来,大夫以上的贵族用太牢作为祭品,和身份相称,这就叫合礼;士用太牢作为祭品,和身份不相称,这就叫盗窃。管仲身为大夫,却使用镂花镶玉的簋(guǐ),系着朱红的帽带,供人居住的房间斗拱上雕刻着山图案,梁上的短柱刻着水草,君子认为这是过分,用了天子诸侯之礼。
齐国的晏子也是大夫,他祭祀祖先时用的猪蹄膀太小,连一平碗也不到,穿戴着洗过的旧衣帽就去朝军,君子认为这是小气,不合乎大夫的身份。由此看来,君子行礼,不可以不慎重。因为礼是规范人们生活的纲纪,如果纲纪散乱,那么人们的生活也就乱套了。孔子说:作为一个知礼的人,打仗会必胜,祭祀必定得到保佑,就是因为他深刻领会了礼要相称的道理。
君子说:祭祀的本意在于思亲,不在于祈福;祭祀都有一定的时间,不能说提前举行就好;祭祀用的礼器玉帛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举行冠礼、婚礼,祭告祖先是应该的,但也不须为此而另行祭祀;祭祀所用的牺牲不可以全都追求肥大,贡品也不可以全都追求数量。孔子说:臧文仲怎么能说是懂礼的人呢?夏父弗綦(qí)颠倒了宗庙祭祀的顺序,他作为四朝元老也不加以阻止。而且在灶神面前举行燔柴之祭也做得不到位。要知道灶神是一位发明了炊器的老妇,在祭祀灶神时,只要把贡品放在盆里,酒放入瓶内就行了。
所谓礼,就好比是人的身体。身体如果有了缺陷,君子就把他叫做残疾人。礼如果用得不当,就好比人体有残疾一样。礼有时以大、以多为贵,有时以小、以少为贵,有时以高、以纹为贵,有时以素以下为贵。以大、以多为贵的就不可以随便减少,以小、以少为贵的就不可以随便增加,以高、以纹为贵的就不可以随便遮掩,以素、以下为贵的就不可以随便装饰和加高。
所以,虽然礼的纲要有三百条,礼的细则有三千款,但它们追求的都是一个诚字。这就像人要进屋,没有卜筮从门而入一样。君子对于礼的态度,有时候是通过贵少、贵小、贵下、贵素而表达诚意,有时候是通过贵多、贵大、贵高、贵纹来表达诚意。君子在具体行礼的时候,有时是放任感情毫不掩饰,有时是情感服从理智,有时是不分贵贱,上下一样,有时是按照顺序递减礼数,有时是取物于上而普施于下,有时是根据推理而提高规格,有时是效法天地而纹饰至极,有时是效法天地而纹饰有限,有时是卑贱的人沿袭采用高贵之人的礼也不犯忌讳。
夏商周三代的礼都贯穿着一个诚字,民众共同遵循。从形式上看,有的崇尚黑,有的崇尚白,夏代开始创立,殷代有所因循。例如,在祭祀的过程中,在夏代尸室中是立着的,在殷代则室中是坐着的,周代的尸也是室中坐着,而且凡是助祭的人都可以告诉尸如何保持威仪和劝尸饮食,并没有固定的人选,这种礼数是从殷代学来的,甚至诚之道也是一样的。不过,周代有六尸依次相互劝酒的仪式,这是殷代所没有的。所以曾子说:周代的六位尸互相劝酒,就好像众人凑钱喝酒一样。
古代的哲人讲过:用接近现代人情的东西作为祭品,并非最高贵的祭品。例如祭祀至高无上的天是用牲血作为祭品,合祭列祖列宗是用生肉,祭祀社稷是用半生不熟的肉,祭祀小的鬼神是用熟肉。熟肉是接近当今人情的祭品,但并不高贵。最高贵的倒是牲血。所以君子对于礼,并非一时冲动来表达自己的敬意,二是有所效法于古人。所以两国国君相见,宾主都要各自安排七个随从传话,不然的话就显得太简单了;客人要三次向主人表示不敢当,主人要三次让客人先进入,然后才登堂,不然的话就显得太急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