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有人生而七漏,又因其母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丘三岁丧父,与庶兄孟皮跟随母亲颜征安居曲阜阙里,一家人过着清贫的日子。
孔丘一家并未被贫困打倒,孔母节衣缩食,并且教导两个儿子最基本的学识与做人的道理,对待非己所生的孟皮也如亲生一般,孔丘一家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是母慈子孝,孔丘兄弟俩小小年纪已是懂得替母亲分担沉重的家务。
孟皮年长,一些重活都是独自揽下,孔丘年幼,经常将分得的饭食赠给兄长,及至十五岁,孔丘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的本领,立下了做学问的志向。兄长孟皮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孔丘亦是对孟皮如亲兄长一般尊敬。
正是这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孔丘在这礼乐崩坏的乱世种下一颗仁心。百善孝当先,这是对于母亲喂食的反哺。恭顺敬爱,这是对兄长友善的回报。
孔丘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学到知识的机会,为人更是谦和有礼,虚心求教。他向郯子询问古代郯国的官制,与齐景公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并且于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他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将自己总结的一些思想传播开来,其弟子多大三千人,其中有名的贤人便有七十二人。
有一次,孔丘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丘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丘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丘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其实他想告诉学生们,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看到自己的缺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鲁国为官期间,他一路高升,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才华,他提倡农桑,返利于民,开办私学,有教无类,惠及万民,从而让鲁国得以大治。
他遭遇危机,有勇有谋。在鲁定公十年时的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他事先埋伏好兵士,准备好勇士,一举粉碎了齐国想要劫持定公的阴谋,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
鲁定公十三年春,孔丘并未上朝,也未教授弟子,他正在做一个艰难的抉择,这缘于他的一个梦,梦中他发现齐国将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一旦国君接受女乐,鲁国君臣将从此沉湎于女色之中,朝政渐废。而自己将会离开鲁国,开始命运多舛的奔波生涯。
孔丘曾问道于老聃,自然相信不会将此梦境当作普通的梦对待,所谓天人感应,他更相信这是上天对他的示警。只是该如何去办呢?若是等齐国将美女送来之后,再去劝阻,恐怕会将鲁国君臣一并得罪,若是现在去阻止,恐怕会讨国君不喜。
这必定是齐国所用的计谋,想让鲁国君臣沉湎歌舞,不思进取啊!鲁国刚刚强盛,百废待举,齐国这是要断了鲁国争霸的道路啊!孔丘心想,务必得想个法子,不能让齐国计谋得逞。只是这齐国用的是阳谋,想要破去,实在是不大容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