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城墙纷纷倒塌的景象……
趁着崇祯帝高兴,朱慈烺赶紧道:“父皇,儿臣有一请。”
“说。”
“善攻者必先善守,儿臣以为,相比于渡海攻击,我大明设置的阻挡建虏入塞的三道防线更为重要,第一道长城和第二道京畿防线,儿臣平常都有了解,但第三道防线,河间府、高阳县一代,儿臣却是有点不放心。纵观建虏入塞,每一次大量被攻破的并不是府城,而是那一些城池低矮的州县,这一次虽然朝廷下了命令,修缮加固各个县城的城墙,招募乡勇,但具体效果如何,却不敢保证,儿臣觉得,还需要亲自去查看一番,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朱慈烺道。
他没说的是,虽然当日他在朝堂上阐述利弊,成功说服了父皇和朝臣,定下了三道防线的方案,但对这三道防线的钱粮拨付,朝廷却是不同对待。
第一道防线是长城,因为所需巨大,时间也来不及,所以大明朝廷不得不放弃了今年大规模修缮长城的计划,转而将所有的资源和钱粮都投注到了第二道防线,也就是京畿地区的棱堡修建和城墙增筑之上,至于第三道防线,河间府乃至整个京畿平原所有的府州县所分到的修筑钱粮,却是少之又少。
原因也简单,除了朝廷想把第二道防线打造成铜墙铁壁,不使建虏通过,也就不用到第三道防线之外,更因为第二道防线乃是京畿,是天子所在,第三道河间府或可以有失,但京畿绝不能有失,
而两道防线之间的府州县,都需要自筹修城的资金。
因为没有银子拨下,很多县城都只能简单修缮旧城墙,象征性的加高了两三层砖,建虏真要兵临城下,这加高的三两层,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朱慈烺听到军情司报上来的情报,心中担忧,但却也知道,朝廷财政确实困难,即便是有去年张家口的意外之财,但却依然架不住帝国庞大的开销,因此,他不打算为州县争取银子,而是想要亲到地方,鼓励乡绅多多募捐,代价就是他的亲笔书法,同时的,也是令各地州县都重视起来,提前做好御敌的准备。
崇祯帝脸色沉了一下:“你怀疑,下面的官员没有认真做事?
朱慈烺躬身:“不是,只是地方官员多擅长治理民政,对军略怕是有所不逮,因此儿臣想要实地了解……”
崇祯帝面色发冷:“你认为,京畿防线挡不住建虏?”
朱慈烺跪下,诚诚说道:“父皇。京畿之地,以四城为核心,修建了十六座棱堡,将其连成一片,几乎等于是第二条长城,建虏想要逾越,绝非容易,不过河间府一代的防线,却也不可轻忽,毕竟河间府乃是南北要冲,山东的门户,儿臣南下巡视,一来筹集钱粮,二来激励地方,多募乡勇,求父皇恩准……”
听到此,崇祯帝眼睛微微一亮,明白太子筹集钱粮的意思,但随即又皱起眉头。
长城,京畿,河间府,是太子所说的三道防线,当日在朝堂上激论利弊,最后太子成功说服了朝臣。崇祯帝也默许了太子的方案,不过就内心来说,崇祯帝还是有些不同想法的。
长城御敌于外,本就是天险,纵使长城有失,但却依然可以为大明争取到相当的预警时间,天津,武清,香河,通州为一体,其间修建十六座千人棱堡的第二道防线才是应该重点防御的。
至于第三道防线河间府,不过就是以备万一的慰藉。
如果朝廷把大笔银子投入到第三道防线,岂不表示对第一、第二道防线没有信心?
但太子说的又有道理,特别是太子筹集钱粮的想法,令他有所心动---除了军略,另一个他对太子非常满意的长处就是搞银子的能力,不管当初在太子府拍卖字画,还是成立京惠商行,或者是抄家张家口,太子只要出手,每一次都能有大收获,而若非如此,大明朝财政的崩溃局面,也不可能有所缓解。
沉默了一下,崇祯帝缓缓道:“身为太子,不宜事事亲为,如果那样,还要臣子干什么?”
朱慈烺暗暗苦笑,这都是黄道周的原话,看来从宁远回京之后,黄道周一定又在父皇面前谏言了。
不过却也有喜悦,因为崇祯帝的口气里有犹豫,说明对他南下巡视,并非完全反对。
“兵部侍郎吴甡,工部侍郎宋枚,都察院的几位佥都御史正在各地巡视、督建,有他们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崇祯帝又道。
朱慈烺拱手回道:“回父皇,儿臣确实不放心,吴甡知兵,宋枚勤谨,几位佥都御史都是刚正不阿之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但他们毕竟是臣子,难以兼顾到全面,更无法鼓励乡绅们募捐,现在,各地州县修城的银两短缺严重,此非朝廷命令所能解决,儿臣到了各地,一定想方设法,募集钱粮,以为朝廷分忧……”
崇祯帝似有所动,沉吟了一下,站起身,负手在殿中踱步。
朱慈烺趁热打铁:“父皇,建虏入塞,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如不能有效应对,稳固防线,纵使吴三桂等人将建虏后方搅了一个天翻地覆,但我大明没有能守住防线,被建虏突破,千里狼烟,那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而要稳固防线,除了粮饷,各城各部的兵马调配也非常重要,而对于练兵,儿臣还算是有点心得,沿途所经各个州县,儿臣必严加督促,选良人用之。如果建虏入塞之时,各城各部能出兵援助京畿,汇溪成海,抗虏大计,必然事半功倍……”
崇祯帝站住了脚步。
最后,朱慈烺再道:“河间府距离京师不过四百里,儿臣快马加鞭,快则十几天,最慢一个月就可以回……”说完,拜首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