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火车试行成功!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这话的时候,杭敏意气风发。
毫不夸张的说,大明开国到现在,如果说像刘伯温、常遇春、姚广孝和三杨、于谦这样的人注定名垂青史,那么现在他杭敏也在列了。
于谦一战垂青史。
而他杭敏,则是用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在青史上写上了名字。
景泰年间,广安帝陛下当太子时,改革的第一刀是军器监,军器监隶属工部,之后的更多改革,几乎大半以上都在工部。
或者说,当下大明拥有的新气象,工部的努力和成果,占据了半壁江山。
所以现在朝野已经接受了陛下说的“工业化”一词。
就是从工部改革中衍生出来的新生词汇。
也正因为一直在工部做这些跨时代的事,让杭敏知道了解并想到了更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工业人,甚至可以和朱见济讨论电力除了照明之外的其他运用。
工部那边,已经在准备研发电动机了!
……
……
黑色浓烟如龙升空,铁轨与车轮密集的哐当摩擦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天籁之声,火车飞驰在平缓的京太官道上,如红龙穿行江湖。
千里江山尽收眼底。
见多识广的诸多臣子,感受着这新鲜的风情,一路谈笑,时间飞逝。
也出了幺蛾子。
蒸汽机歇菜了一次,是某个零件的问题,但东宫军研院和工部跟车的技术员工很快解决,并且当场就找到了零件出现问题的原因——还是钢铁工艺的问题。
强度不够,导致该零件断裂,影响汽缸的密封性,从而导致蒸汽机功率不断下降,最终失去动力而让火车趴窝。
好在此次试行,随车带了一整套的配件。
立即更换后继续出发。
只耽误了半个时辰。
问题也只是暂时解决,施辛和杭敏碰头商议了一会儿,知道要短时间提高炼钢工艺水平难以做到,只能把这个零件作为耗材配件,多生产一些随车佩带,并把这个更换的流程标准化,规定尽可能的缩短时间,争取技术成熟后,在一刻钟内进行更换。
再通过多次实验得出该配件能使用的里程数。
规定多少公里必须换一次。
问题迎刃而解。
当然,问题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以后还会陆续出现问题,不过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恰好就是工艺提升的契机。
中国人,只有国家政策不是闭关锁国,那就从不缺思想,既然工艺技术不足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就换个思路。
说说回来,现在的大明才是世界中心。
虽然蒸汽机出的这个问题耽误了一点时间,而且因为技术不熟练,更换时间较长,导致神龙号的第一次试行晚点。
但依然朝发夕至。
巳时准点出发,原定酉时末抵达太原,晚点了半个时辰,亥时末抵达太原车站,也就是说是从早上的9点出发,晚上11点抵达。
耗时十四个小时,除去耽误的那一个小时,平均一个小时大约行驶七十公里,和之前的预算出入不大,基本上是一次完美的试行。
杭敏和于谦抵达太原时,和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寒暄过后,发现不远处还有一堆人,搭眼一看,两人都忍不住笑乐。
是老朱家的两个小魔王。
此刻都在椅子上睡着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