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虑不同人群的利益,既要保证公平,也不能罔顾效率。如果一味偏颇,哪怕初心是好的,最后也很难落到实处,更别说取得理想的结果。
文章说理透彻,但最精采的却不是说理,而是举证。
这篇文章用近一半的篇幅介绍了一个社会调查,针对经济情况,将数千户分成三类,衣食无忧的富户,满足温饱的中等家庭,以及温饱得不到保证的贫民,分析了他们的人才培养的动力、成果。
最终的结论是,温饱得不到保证的贫民情况最差。
在生存还是问题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挤出原本就不多的口粮去供养子弟读书,子弟不能读书,就无法得到更好的机会,别说做官,就连进工坊做工都做不了收入更高的技术工种。
但是他们想改善生活的动力很强,只要给他们一点机会,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努力。
对这样的家庭来说,少量投入,就能产生极大的收益,应该成为重点扶助的对象。
温饱能够满足的家庭最理想,不仅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足够的动力,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只要朝廷有合适的政策,提供足够的上升空间,他们就会付出足够的热情和努力。
衣食无忧的富户最难出人才。
虽然条件最好,但动力却最弱。因为衣食无忧,有的人更是不愁仕途,读不读书,读得好不好,都不重要。除非有更高的信念,并且有极强的自律,否则在他们身上投入多少资源都是浪费。
因此,朝廷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前两类家族,适当压制条件最好的家族,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
适当压制条件最好的家族,并不是为了打压而打压,而是给他们一定压力,才能促进他们修身养心,进而成才。
这也应了孟子那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点压力也没有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大概率会成为纨绔或者败家子。
因为有具体的数据支持,这个原本是老生常谈的结论也变得丰满起来,让人很难不信服,也很难反对。
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家族花了大量钱粮,最后却养出一堆废物。
寄希望于人的自律,等于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未免太理想化。除了那些满脑子只有圣贤、经典,不知人间疾苦的儒生,没有人会相信。
看完文章,刘协沉默了片刻。“谁写的?”
周不疑、曹冲互相看了一眼,笑嘻嘻地说道:“陛下不妨猜猜。”
刘协咂了咂嘴。
他觉得文风很熟悉,名字就在嘴边上,却一时想不起来。
主要是这种以数据支撑论点的社会调查第一次见,而有条件写出这样文章的人更不多。
“我有几个备选名字。”
“陛下说来听听。”
“尊兄苍梧太守曹昂。”刘协看向曹冲,先提到了曹昂的名字。
在他看来,曹昂是有机会,也有这个见识的。
曹冲笑着摇摇头。“多谢陛下谬赞,臣会转告家兄。但是很可惜,不是他。”
“常山太守杜畿。”
“近了,但不是他。”
刘协笑了。“那就是赵相诸葛亮。”
曹冲、周不疑抚掌而笑。“陛下可谓知人。”
刘协看了看手里的文章,哑然失笑。
诸葛亮写《宽严皆误论》,这还真是宿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