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已经注意到李谦了。日本的不少报纸都报道了李谦的事情。当然,报道的方式是很有研究的。一般来说,他们的报道,恰到好处地让看报纸的日本人形成了两个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中国人果然缺乏教养,都是些蛮夷。你看李谦那个家伙,完全一点脸皮都能不要,就是个土匪的干活呀。不过,李谦的那些笑话,尤其是那些带色彩的笑话,真实太有意思了。
说起来,在后世,一些日本留学生出国之后,同样发现,他们以前看到过的李谦笑话集和外面的也不一样,也缺了不少内容。然后他们和中国留学生同学的版本一组合,好像除了那些带颜色和恶政隐的交集之外的部分,整本基本上就全了。这也没办法,中国革命成功后,文化上是很有点维多利亚心态的,所以所有带颜色的东西,都只能“内部参考”了;而日本呢,不管什么时候,对于那些政治讽刺,都非常敏感。虽然李谦当时真的都是针对法国人和欧洲人的。但是日本有关部门的态度却一直是:
“我们当然知道李君写这个的时候,讽刺的是谁。但是你在读这个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
“当然和你想到的是一样的。”
“啊,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就必须逮捕你了。”
……
”这个并没有说是哪个皇帝呀,说不定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呢?“
”别狡辩了,我们为天皇陛下服务这么多年了,这上面说的是哪位皇帝,我们会不知道?“
……
所以所有的带着政治隐喻的味道的笑话,就都在日本版本的《李谦笑话集》中消失了。
至于第二个印象嘛,当然就是白种人实在是太可恶。唉,都怪中国人没用,弄得黄种人都变成劣等人了。
一开始,外交部那边就已经知道这事情了,而且北洋的外交部,或者说整个的北洋政府,都是个漏勺,所以李谦的那些事情已经在小范围传播了,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新闻界看来,这种事情根本就算不上新闻。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李谦和洋人这样无理取闹,实在是“有辱国格”呢。
然而,中国在日本有不少的留学生,日本人一报道,那些中国人自然也知道这个事情了。然后往回一传,更多的人也知道点影子了。只不过当时中国的那些报纸,规模都相当小,能在报纸所在地的城市里有几个记者就不错了,至于驻外记者,想都不要想了。所以李谦的故事在中国的传播,最后靠的还是日本报纸。
日本人在上海有租界,而且租界中的日本人还不少。(这一点和欧美不太一样)所以日本的各种报纸也会在上海刊印出来。再加上国内能翻译日语的人比英语法语好找,于是这些日本报纸基本上就成了当时中国报纸的国际新闻的来源。于是和李谦的相关的东西渐渐地就上了报纸了。
只是因为日本的审核的结果,导致日本报纸上的李谦笑话基本上只有那种带色的。所以上海滩的中国报纸上自然也只有那些带色的。结果越发地坐实了李谦的文匪形象。甚至不少人一谈到“文人无行”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李谦。据说老头子因此气得好几天没吃好饭,直到曾琦写回来的信件交代清楚了来龙去脉之后,老头子才不生气了。然后又因为太担心,还是吃不下饭。
“你说这混小子,就不知道怕死,怎么就跟洋鬼子对上了呢?对上了洋鬼子,那还能有好结果?早知道真是不应该……”
当然老爷子也曾试图在报纸上给儿子挽回一点影响。不过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老头子的努力基本上没啥作用。直到李谦完成了“李谦不完备定律“的证明。
因为李谦的成功证明了黄种人在智力上并不低人一等,所以消息灵通的日本报纸首先对此进行了报道,然后上海滩的中文报纸开始跟进,然后其他地区的报纸再持续跟进,然后李谦的形象就开始咸鱼大翻身了。
日本报纸将李谦的这个发现称之为战后最重要的数学发现之一,黄种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最伟大的成绩。国内的一些报纸就把这些话翻译过来,然后大笔一挥,把“之一”给去掉了。于是李谦一下子就又从“文人无行的代表”,甚至是“民族败类”变成了“民族之光”甚至是“东亚之光”了。
而当李谦得到“世界数学家大会”的邀请的时候,一直在巴黎打酱油的公使馆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顺便还以“在风波中保护了李谦”的名头为自己请功。而外交部得到这格消息后,立刻就将消息传了出去,顺便也自我表扬了一番。接着教育部也表示,中国出了李谦,我们也是有功劳的。一些大学,已经在开始盘算要邀请李谦回来讲个学什么的了。
而嘉当先生在开幕讲话中,对李谦的工作的评价,以及新的“李谦猜想”的公布,在传回中国去后,更是让李谦声名鹊起。以至于不少后来走上数学道路的中国人,甚至是日本人,在回顾自己的历程的时候,都表示自己走上数学的道路,是受到了李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