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们的。”听到租金,赵四淡淡的说道。
“赵伯,这院子卖了多少钱?”李奇听到赵四的话,有些好奇的问道。他知道自己和爷爷租房子时一年的租金是九百钱,差一百钱就是一贯了,与二十一世纪的购买力比起来,相当于一头猪的钱。差不多有上千多。
不过古代的钱确是无法用一种物品定价,就比如米价。现代的米价是一块五,在南宋一贯钱能够买一石米,差不多一百二十斤左右,按照现代的米价也就一百八十块左右。但是按照猪肉价算,在现代却涨了十倍。如果按照一贯买一匹布来算的话价格更低,一匹布也就十来米长,质量一般的布批发十几块就能够搞定。这就是现代工艺与古代手工的差距。如果说一匹宋代那种质量的布在现代能够卖一千块的话,所有人都要笑掉大牙。
“不多,才一百三十贯。”赵四有些得意的说道。
“嘶!”听到赵四的话,李奇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百三十贯钱是多少?李奇心里暗暗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一贯等于一头猪,一百三十贯等于一百三十头猪等于二十万人民币左右,在宋朝也等于一百三十石米,在现代等于三四万人民币的购买力,两种价格取平均价,差不多有十三万人民币的购买力。
如果按照李奇爷爷现在每年不到两三贯的收入,需要不吃不喝的积攒五六十年,这太恐怖了。
李奇被一百三十贯唬住了一下,好半响才说道:“等爷爷回来了我会跟他说的。”
送走了赵四,李奇开始思考了起来,他来到南宋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都是爷爷抚养自己,如今自己也长大了,是应该考虑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总不可能让老爷子养自己一辈子吧?
晚上李奇做好了晚饭,老爷子李居也悠悠的从临安城里走了回来。
吃饭的时候,李奇把赵四白天的事情向老爷子说了一下,老爷子并没有说什么,既然人家已经把房子卖了,那么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而且对方还会把租金退回。
要知道随着南宋朝廷迁都临安,临安的地价就开始越来越高,就是在这城外的地也算是沾了光,能够卖上一些好价钱。赵四这坐院子要是换做以前的话最多只值五十贯,现在虽然涨了这么多,但,以后肯定还会涨,赵四把这院子卖掉也不知道划不划算。
吃完饭,老爷子却要考究李奇的学习,李奇哪里还有这心思,他现在满脑子里都是想着如何去承担家的责任。
第二天李奇拒绝的老爷子让他在家安心读书的要求,而是屁颠颠的跟着老爷子来到了临安城。
虽然李奇来临安城已经很多次了,但是每次进城他还是感觉有种旅游的感觉,而且还是古代城池一日游。
从东门进城,李奇和老爷子两人每人交了一钱的入城税,两人酉时进城,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眼看太阳就要落山。爷孙两来的时候已经吃过晚饭,倒是不用在城里吃了。
老爷子说书的地方是临安城一处著名的瓦舍,这瓦舍共有十几坐勾栏,每坐勾栏几乎全天不分时间的演出,有演戏曲的,说书的,杂耍的,还有妓馆,等等等等。
在宋朝,勾栏并不是后人想象的那种**,勾栏被与**挂钩是在明朝以后,现在的勾栏只是宋人老百姓玩乐的地方,看戏,听评书,看杂耍,听曲,看摔跤……等等等等。
说书也就是评书,据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不过并没有得到多大发展,评书开始得到发展是在唐朝,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对大众讲经,分僧讲和俗讲,俗讲就是说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精彩,后来发展成为了《唐传奇》之类的流派,到宋代形成话本。元明时才经过一些人的总结记录加上个人的改编形成演义一类的小说,比如《封神演义》等等……可以说评书人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形成,一直发展到现在。
临安如今已经成为南宋的国都有七八年,城里里面差不多建设有了二十几座瓦舍,约有几百个勾栏在演出,每个勾栏里有几百或上千观众在看戏,粗算一下,在临安每天的戏剧观众可达两万至五万人,一年累计观众达七百万到两千万人次之多,可见临安的勾栏市场是多么的火爆。
临安的勾栏全天下闻名,很多喜欢戏剧的人都会不远千里来到临安,在临安的瓦舍勾栏中看几出戏剧,而临安本地人更是不用说,很多人几乎每天都来。勾栏瓦舍的兴起,这对古代那极为缺乏精神享受的人来说,不异于如同现代人的电脑,手机和电视。
老爷子说书的时间段大概是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左右,趁老爷子说书的时候李奇却是到处闲逛起来。
到了晚上八点多的时候,老爷子的评书就完了,两人点着一个灯笼就回家了。
临安城是不宵禁的,所以全天都不关城门,进城的时候要交一文钱的入城税,出去的时候却是不需要。
PS:话说古人说话和现代人说话是不同的,这个我知道,不过我不是古人,所以我写的都是用现代人理解的方式,用词用句都很现代气息,并不强调一定要用文言文,希望大家看的时候不要揪小辫子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