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公,这是送给你的信。”一个驿卒小心地将一封厚信递给王巨。
这便是邮驿改革带来的便利。
章惇也未贪功,王安石虽未说,不过章惇却说出来了,主意是王巨想的。
确实,它的出现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意义,尽管王安石的敛财,多少使它蒙上了一层阴影。
阴影就是邮寄财物的收费。
也不能说是物,主要就是财,银子、铜钱与绢帛。这个不是真寄走的,单件邮寄在这时候成本肯定无比的高昂,它的性质还是与唐朝的飞钱一样,宋朝在邮驿未改革之前,也有类似的做法,那便是在甲地汇款,乙地取钱,钱非是真从甲地寄过来的,而是乙地从各地周转过来,然后收取一些手续费。
比如现在从泉州寄一百匹绢,十两银子,五十贯铜钱到洪州,铜钱是基本货币,它不会变,但银绢各地都会产生一些差价,特别是绢差价更大,质量好坏,本地产出数量,绢帛的种类,那么做一个估价,然后交到泉州相管州库,由官府根据情况,或从外地调拨,或由转运司调向各处外地。
邮卒再将书信与单据送到洪州收信人手中,收信人再从洪州邮驿里将等价的银绢铜钱取出来,不过在洪州又要根据情况重新估价∑。
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产生了一些误差。
然而经过王安石的谋划,手续费却高得惊人。
近者是两成收费,最远的收费能达到六成!也就是寄十两银子。官府要收取其中的六两!实际多数官府支出与收入基本都是平衡的。只有少数支出或者收入出现一丝严重逆差。那才需要周转,但非是米草,而是钱帛,实际成本不足一成!
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如果不是这么做,它也是对各地官员的一种锤炼,为以后的银行打下了基础。但这么做了,就不要指望锤炼的什么了。
而且这种高昂的手续费,对他下面的计划同样产生了妨害。
当然。好处还是有的。
比如现在普通书信,不管是官员,或者兵卒,或者普通百姓,只要交足了邮费,皆与异地亲人互相书信往来,而非是专门让自家家仆骑马互相联系了。
王巨便打开信。
信是韩韫写来的。
烧酒作坊上交给朝廷了,王巨便让韩韫主持蔗糖作坊销售的一部分事宜,负责向西夏与吐蕃这两块的销售。这是赚“外国人”的钱,朝廷也没有太在意。
以便让韩韫继续主持那个蓄谋已久的计划。
因此韩韫如今多在长安与京城这两地活动。
王巨临离开京城时。让韩韫留心着京城的一些消息。真不行,就去找赵念奴吧。反正赵念奴后面一大串宗室子弟,都是蔗糖作坊的契股,不用避嫌。
信上说了很多事。
赵世居谋反案将赵顼惊醒,吕惠卿不可信任。
于是赵顼迅速又起用了王安石。
当然王安石不可能将此案闹大了,力主宋禧之意,李士宁决杖,配永州;范百禄坐报上不实,贬监宿州税,这案子结束了。
总之,吕惠卿这次做得太急,反而弄巧成拙。
不过现在不是对付吕惠卿的时候,王安石便重派沈括主持与辽国的谈判。
说老实话,沈括这个人人品还不如吕惠卿,首先说苏东坡。几年前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沈括去东南检查两浙路的农田水利。赵顼便对沈括说,苏轼通判杭州,卿善待之。两人在杭州相遇,把酒言欢,也确实不错。不过这些书信让沈括一直保留下来,后来便成了乌台诗案的证据。永乐城之败后,沈括闲赋润州,又象没事人一般,对苏东坡迎谒甚恭。大苏也无辄了,只能哭笑不得。
还有对王安石的态度,王安石在位时,他就是夸新法得到王安石重用的,包括这次出使,王安石立即推荐了沈括。然而王安石一下台,立即向吴允反映新法的种种弊端。
赵顼很少骂重臣小人的,但就说了吕惠卿与沈括是小人。
然而为什么王巨对沈括很看重,一是此人确实有学问,这个学问不仅是书写《梦溪笔谈》,包括农田水利上,因为他的学问,也颇有建树。而且此人赋有心机,他一生命运转折点不是两面派,相反的两面派让他如鱼得水,步步高升。败就败在了永乐城,那一战太惨了。
科学上需要沈括推广,政治上也需要这样有心机的人做战友……当然,王巨写信给沈括时,还是很注意的,不然弄不好就成了第二个大苏。
大科学家下去,非同凡响的,他先是去河东盘查,不仅是黄嵬山一路,辽国人所争的一共有四处,一是黄嵬山,向南挖了三十多里。二是蔚州秦王台、古长城地段,向南争了七里。三是武州瓦窑坞地段,向南争了十里以上。四是长连城地段,也向南争了一部分,绵延到了黄嵬山。然后将原来宋朝疆域地图,与现在辽国所争的疆界线绘制成图,递给赵顼。
辽国人争是没有道理的,这幅地图就是证据。
然后与辽使六次谈判,辽国只好舍去黄嵬山,而请天池。
其实王巨在京城也说过这件事,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让步,然而黄嵬山这一段不能让。
但王安石忽然又用韩缜代替了沈括谈判。
并且王安石在地图上以黄嵬山画了一道线,对韩缜说了一句:“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当然得到了黄嵬山,辽国开心万分。
因此后人为此产生了争议,有人说王安石没有卖地七百里。单论长度或纵深是没有七百里。
然而这七百里是指方圆七百里,几大片确实方圆在五百里到七百里之间。
又有人说这次谈判一直拖到了熙宁十年才正式定落下来。那时王安石已经彻底贬相了。与王安石无关。但实事是王安石做出这个让步。事态已经无法收回,除非开战。不错,韩琦与文彦博、富弼、张方平这些大佬奏章言语中,也等于逼迫赵顼同意契丹的请求,卖地求和,不过他们闪烁其辞,并没有明说。因此只能说是王安石卖了这七百里地。
还有人说辽国得到了这七百里,后来就和平了。不错不错。
但为什么黄廉叹息一句:“分水画境,失中国险矣。”
真相是这一卖,在北宋灭亡各种因素中,它最少占据了一成到二成的功劳……
王巨看到这里感到讶然。
不当继续发生这个故事的。
一是因为自己的承诺,章惇调拨了三百万战备储粮,专门运到边境,甚至为此还出台了一些政令,如何减少运输成本。边境依然有许多饥民,但不会象史上那么恐慌了。
二是因为自己的推荐,章楶与刘昌祚、苗授皆调到河北。甚至赵顼将张玉也调到河北。
夏初到来,船队返回。又带回一批粮食,当然不会象去年那么多了,不足一百万石粮食,大部分运到杭州,交给官府了,官府如何处理,王巨不干涉的。还有一部分则是运到密州,再雇用那种平底吃水浅的海船,运向河北前线,交给章楶。有了这批粮食,就能征得大量边军。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