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党争又起家务事,假求封贡巧问答
自京察以来,吏部尚书孙鑨心结难解,连上十疏请求辞职归乡终于七月得偿所愿。同月礼部左侍郎赵用贤升为吏部左侍郎。赵用贤曾因弹劾张居正多情一事名满天下,也曾因反对三王并封弹劾王锡爵而成为吏部官员争相拉拢对象,赵用贤因此引起内阁关注。
黄淮水灾经户部经九月复议之后,户部尚书杨俊民向王锡爵讲道:“河南重罹水灾,此前户部已拨出一笔灾银,但河南不仅每每延迟回报,救灾银也支用不当,地方不力,灾情愈演愈烈。现查明开封,归德,河南三府并汝州所属州县系河之南。俱照灾重例,不分正兑、改兑,每石折银五钱,征解太仓,后给军饷。其彰德、卫辉、怀庆三府所属州县系河之北。倒无重灾,尚堪出办,仍照旧征纳本色,坐拨天津、蓟、密等仓。地方仓储空虚,户部也捉襟见肘,户部拟可地方起运,在存留,漕粮,脏续银内筹措。”
王锡爵问道:“今年各项开支用度颇大,户部也是极为为难,若致亏空必又遭百官弹劾。水灾之后遍地腐朽,若不能及时安抚,饥荒将至,是否还有他法可筹措银两?”
杨俊民稍顿片刻道:“此法即便我不说,阁老也心知肚明,请拨内帑。如今关内关外大小战事频发,今年所报各项开支加上黄淮灾情所需,户部日夜核算,实难承受。”
王锡爵不禁责问:“但逢灾情突至,应由巡抚统筹坐镇,布政司、按察司派遣各道巡视、赈粮、抚民,查勘受灾州县受害之家,量给仓粮赈济。河南从五月起至八月毫无章法,抚民不利,延迟上报,这赵世卿何德何能再入京师任户部侍郎?”
赵志皋对此向王锡爵解释:“调任赵世卿为户部侍郎是五月初便已定下,赵世卿初至河南不久,诸事不熟虽突遭大灾仍尽心竭力,其余一省官员皆是贪腐无良之徒,也怨不得赵世卿,还不如入京扬己所长。”
王锡爵听此也暂沉默不语,来回踱步若有所思,王锡爵道:“赵世卿入京后,原定由陕西巡抚沈思孝接任河南巡抚一职,而这沈思孝竟百般推辞接任,不听朝廷调度,实在是胆大妄为。这沈思孝是想避免将仕途断送河南才如此行事,不知羞耻,来日定要上疏问罪,一省大灾不可无主事之人,二位以为谁可就任?”
张位忽想到一人,随即提议:“不如请奏令张一元就任河南巡抚,张一元为万历二十年进士,素有安定民生之志,才干称优,可择期往河南历练。不仅如此河南部分官员也需弹劾,罢官治罪,另择人选,可使张一元不遭掣肘。”王锡爵应允。后张一元于十月就任河南巡抚主持赈灾。
赵用贤就任吏部左侍郎后,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便与其倾心结纳。一日顾宪成诚邀赵用贤相会,顾宪成开口便对赵用贤连连称赞:“定宇先生刚直嫉恶,意气风发,实为我辈楷模,今来吏部,我等同僚无不欢欣鼓舞。吏部肩负评定择选天下良才之责,还请先生多多赐教。”
赵用贤答道:“叔时言重,吏部诸君皆有匡扶社稷之能,何需赐教。同朝为官辅圣安民而已。后汉书中言,选举良才,为政之本。评选之时需秉公而察。蜀相诸葛孔明著有《知人》一篇中也说人性难察,情貌不一,需观其志、其变、其识、其勇、其性、其廉、其信。恕我直言,如今京察外察渐失严真,久后沦为无用,朝纲必坏。”
顾宪成叹道:“少司徒所言极是,只叹如今国政难为,阁部之争愈演愈烈,大司徒因三王并封一事已被王锡爵所忌恨,自那之后直至京察,内阁疑似结有党羽排挤同僚,多少有志之士因此蒙难,大司徒也因此乞休,还望少司徒多加小心,否则国事将坏。”
赵用贤不欲卷入阁部之争,也知顾宪成在极力拉拢,对自己屡加暗示,便转而言道:“叔时,没有凭据不可随意揣测,天下善恶起始于心,阁部一举一动事关朝政民生,不可只顾相争。阁臣所为我也多有见闻,虽有不当仍不失本职,惟国本一事顾虑皇上,各部也如是。若为推动大治我定与诸君共进。”此后不仅吏部官员,各部科之中请见赵用贤之人络绎不绝,俨然已经将赵用贤视为领袖,对此赵用贤也已有察觉,与京中官员常公开对谈,言辞也极为谨慎。
内阁中也在对赵用贤愈加受顾宪成等人的拥戴而感到担忧,张位就此先发评论称:“赵汝师为隆庆五年进士,为官至今无不称贤,家中藏书极多,博学广识,为天下名士。此前性情刚烈,负气傲物,几年来清积修学,日渐沉稳。诸多官员争相笼络也不足为奇。”
赵志皋也对赵用贤印象极佳,因而更望其能尽力缓解阁部矛盾,赵志皋轻抚须胡亦评论此事道:“赵用贤贤德具备,就任吏部并无不妥,即便京中不少官员常与之交往,只要赵用贤坚守本份也不会有结党之事,也将以身作则督导京中,对于阁部共事也是有利无害,我认为内阁应予以支持。”
王锡爵面色凝重:“赵阁老,顾宪成可谓城府极深,圣人也难逃名利,何况赵用贤,假以时日难免将被利用而不自知,且与我有隙。若坐视不理,迟早将会处处阻挠内阁行事,国事政务繁多,吏治积弊尚存,边关战事频发,中原黄淮水患,朝中又在酝酿党争,不改朝风,治世难临。可先与赵用贤言明,绝顾宪成等人之念。以免朝廷再陷入无谓纷争。”
张位问:“如此倒是极好,只是朝中闻风弹劾之气尚在,一旦涉及赵用贤难免以为内阁唆使。”王锡爵思后答道:“我也有所担忧,此前御史吴之彦曾向我提及赵用贤之女出生三月之时曾许配吴家,后却突又退婚改嫁蒋氏。吴家至今铭记于心,吴之彦为我同乡,请我相助。弹劾赵用贤论财逐婿。我已婉拒。”
赵志皋不解:“此不过家门琐事,如何需朝堂议论?吴之彦何意?而且此事我曾有所听闻,疑点诸多,各执一词,还是息事宁人为好。”张位则有感朝中将再起纷争:“赵阁老与人为善,但太多人也暗藏祸心,久将为害。但凡弹劾必会申辩,只需稍加推动,拥护之人为免赵用贤有事将纷
纷上疏为其陈情,由此引发*论战,再次引为阁部之争。若不能及时控制,皇上必会疑心赵用贤结党而罢官。朝中又将混乱。”
赵志皋亦有有感:“阁老身为首揆,应早做准备,也可再叮嘱吴之彦不可滋事。”王锡爵答:“虽恨京察之际吏部行事太过,但此事已了,即便加强阁权绝不能因此而引发朝堂内斗,我自会再嘱咐吴之彦。”
后吴之彦与其子吴镇擅自上疏弹劾赵用贤,篾法弃伦。大明风气最重奉行礼法,国事家事、衣着言行无不依礼而行,若有违背必生非议,受千夫所指,家门后世亦遭牵连。因此无论在朝为官或布衣百姓若礼法有失,名誉受损皆易生不如死。而在朝为官者若蒙冤屈更将申辩、乞休明志。
赵用贤也上疏申辩乞休,言明两家订立婚约之后多年后,忽受吴之彦辱之,方才退婚。至万历二十年,吴家再度提亲,赵女早已嫁出并育有两子,吴镇后也成婚。一众官员也上疏指责吴之彦小题大做。而吴之彦也正是礼部尚书罗万化门生,罗万化为避嫌也上疏请辞。
罗万化为王锡爵所敬重倚靠,听闻罗万化避嫌请辞,王锡爵也立即上疏写道:“用贤轻绝,之彦缓发,均失也。今赵女已嫁,难问初盟。无复归前夫之理。吴男未婚,无反坐诬告之律。情法当平,欲折其衷,宜听用贤引疾,准令病痊叙用。而曲贷之彦,免其降处,俱得其平。”后有旨意传出将赵用贤免职,百官惊异。
又有户部郎中杨应宿、郑材屡次上疏请求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