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转眼至了三月,十八乃是万寿节。因着去岁好消息频出,又是玻璃又是座钟,还有牛痘。民间风调雨顺,朝廷国库丰盈。前朝一片喜气洋洋,朝臣们提议大办,康熙也就欣然接受了。
礼部二月初就开始筹备,后宫娘娘们也早早着手挑选寿礼,一个个绞尽脑汁,力求别出心裁,又能让康熙喜欢,从一众宫妃中脱颖而出。
惠妃准备的是一座红珊瑚。这玩意虽然贵重,但在皇室并不新鲜。难就难在,这座红珊瑚形状似龙,有腾飞之像,且为天然长成,未经人工雕刻。这哪里是红珊瑚!这是祥瑞啊!
此珊瑚惠妃年初就已获得,却没支声,将消息捂死了,就等着在万寿节当天献礼大典上一鸣惊人。
至于胤禔,惠妃道:“你还小,不必选贵重之物。多练练书法,写一副寿字便行。或是请教一下先生,挑个讨巧的题材,写篇文章也可。”
胤禔蹙眉:“额娘,这样会不会太轻了?”
惠妃笑起来:“若要贵重,皇上什么贵重东西没见过。更何况你才九岁,没成亲没出宫建府。像你这般的年纪,皇上最看重的便是学业。你只在这上头下功夫,准能得皇上欢喜。”
胤禔想了想,“还不知道毓庆宫那边送什么呢。”
惠妃一愣。这倒是个问题。她的提议没毛病。但太子或许也能想到。若二人送到了一处可不好。论武,太子虽不差,胤禔却更为出色。论文,即便太子小两岁,也比胤禔要强些。
惠妃沉下脸:“你先准备着,我让人去打听。”
话音刚落,芳蕊进来回禀:“娘娘,大阿哥!太子殿下去送寿礼了!”
惠妃十分惊讶:“现在?今儿才初一!”
“是!太子没有要瞒着人的意思,同毓庆宫的宫人说的,捧着个盒子直接去了。”
惠妃双手一紧,“去打听打听,他送的什么!”
********
胤礽屁颠屁颠捧着木匣子来到慈宁宫,动作小心翼翼,脸上满是喜气。
太皇太后笑问:“这是得了什么宝贝,这么高兴?”
“好宝贝!”胤礽回答完,看向正在慈宁宫请安的康熙,“汗阿玛,儿子给您送寿礼来了!”
“寿礼?”康熙眼眸带笑,“这还有大半个月呢,怎么这么早!”
“因为儿臣想做第一个给汗阿玛送寿礼的人啊!当然要提前送过来,不能让别人抢了先!更何况,我这宝贝只能早,可晚不得!”
康熙好奇起来:“什么东西,还晚不得了?”
太皇太后笑嘻嘻凑热闹:“呦,看来这寿礼不简单,也让我瞧瞧!”
康熙打开木匣子,一时愣住。里头不是什么玉石珍宝,而是一节一节的稻穗,填满了整个匣子。
太皇太后咦了一声,转头询问胤礽:“可是你亲手种的那批?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着说:“还是太子有心。皇上刚才还同太皇太后说,如今国库丰盈了,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想要五谷丰登。皇上,这可是太子殿下亲手种出来的,意义不同。臣妾瞅着,再没有别的礼物能比得上。”
一番话直接把胤礽种植水稻的行为无限拔高,康熙高兴地眼睛眯了起来,“没想到竟然真让你在玻璃房子里种出了稻谷。”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种植水稻,民间是否可以效仿?但这个念头也就只是一瞬,转眼消逝。
不说玻璃房子的造价。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范围内使用尚可,大面积种植是不行的。而且毓庆宫那么点地,胤礽派了八个奴才日夜守着,精心伺候。民间能费得起这等劳力与时间?
康熙一叹,只得作罢。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嫔说得对。保成亲手种的可不一样。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让奴才们脱了壳,今儿就煮了。我也沾光尝尝。”
胤礽赶紧将匣子捂住:“不行!乌库妈妈,这个不能吃的!”
太皇太后一愣。康熙大笑起来:“不让吃?好!那朕就让人保存起来,时时看着,念着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摇头:“这又不是摆件,如何收藏起来观赏?汗阿玛,这是要留种的。”
康熙懵逼:“留种?你送稻种给朕?你莫非想让朕跟你一起种地?”
胤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汗阿玛,你瞅瞅这些稻子有什么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脑袋,恍然醒悟过来,康熙一个皇帝,只吃过大米,怕是见都没见过稻种,更别提分辨区别了。
他挥手让人把索额图当初搜集的稻种没用完的全拿过来,按品种区分,一一摆在地上。
“汗阿玛,一般能被留作稻种的都是选取当季最好的谷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里这些是不是比地上这些都要饱满?”
“确实要饱满一点。”康熙狐疑地眼神望过来,“所以呢?”
“汗阿玛请随我移步毓庆宫!”
二人来到玻璃房。
胤礽指着水稻田说:“汗阿玛仔细看,一号地与二三四号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颗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将孟吉祥唤过来:“你来告诉汗阿玛,一般百姓种出来的稻谷可有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没有。奴才进宫前同父亲种了五年的地,从没见过像一号地这般,长得这么好的。”
胤礽眯眼:“那寻常你们种植稻谷亩产多少?”
“这个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时候,还得看怎么种,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亩产三百多斤,最好不超过四百。”
胤礽指着一号地:“那你觉得这些呢?”
“这里大约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计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余下的一半,长势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当。
“如此算,至少该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亩当不会少于八百。”孟吉祥忍不住感慨,“奴才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
康熙震惊了,“你说的是实情?”
孟吉祥低下头:“奴才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字欺瞒。”
胤礽笑道:“汗阿玛,吉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但他进宫时才十二岁,如今又已过去多年,说的是当年的情景,现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经让叔公去民间询问,想来应该快有结果了。”
胤礽将康熙先请出来,于毓庆宫小坐,没等多久,便听太监回禀:索额图求见。
索额图将询问的结果一一记录下来,呈给康熙。
“奴才问了名下庄子上的佃户,又跑了趟皇庄。京中皇庄虽不如兴州大,田地却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该比普通百姓要强些。这两处的亩产,在保证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一般维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这可不只是庄头的言辞。奴才怕庄头只管事,不下地,对实际情形了解不够,或有错漏,共询问了五十七个佃户。结果一致。
“此后,奴才又去了趟户部,要来了往年各地粮产的资料。从中发现,便是江南鱼米之乡,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头。”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努力遏制住澎湃的热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户部农田司有位闵大人,出身寒门,早年家中贫困,未入仕前经常是读完书还得下田种地的。后来入朝为官,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每年总会下地伺弄一番。
“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才能,却是个踏实肯干的。入农田司后,经常到下面去走动,实地考察,偶尔还会同农户们一起干活。
“若说朝中百官,谁最了解农事。奴才想非他莫属了。奴才特意将他带了过来,在门外等候。皇上若有疑虑,不如传他问一问?再有太子的那片地,总要让懂行的人来瞧瞧。”
“好!”康熙点头,“让他进来!不,带他直接去玻璃房,咱们也去!”
玻璃房。
闵大人不过从六品,连参加大朝会的资格都没有,往日是见不到圣颜的。突然被带进宫,自是战战兢兢,瞧见康熙,双腿发抖,好悬挺住了,没有殿前失仪。头上冷汗却一直在冒。
不过到了田里,他便如鱼入了水,先前的怯懦模样一扫而光。在一号地里转悠了一圈,闵大人几乎是手脚并用爬上来了,连害怕都忘记了,激动得说话都开始结巴。
“皇……皇上!这些……这是什么品种的稻子!根系发达,穗大粒多。臣种地二十多年,查看农田不计其数,从未见过这种稻子!也就是此地种地面积太小,若能亩产,当有八百斤左右。便是与现今民间过往收成最好的时候比,也差不多翻了一倍!”
康熙目光锃亮:“当真?”
“当真!”
康熙看向胤礽:“你这稻子怎么杂交得来的,可能量产?”
胤礽:……他汗阿玛真是高兴糊涂了。居然问他一个七岁小孩儿这种问题。
“汗阿玛,您是知道的。儿臣当初是心血来潮,想着马跟驴能够杂交,柚子和橘子能够杂交,水稻应当也可以。这才试一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