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论语》的符号,是体现孔子好学精神的代表。
那么我们应该从孔圣人身上学到什么呢?孔子提出读书人要学《诗》、《礼》、《易》、《乐》和射、御、书、数。怎样学习呢?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朱厚炜声音突然变得高亢,他一手插腰,一手在空中飞舞,语言变得很有感染力。仿佛希特勒在演讲:“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孔夫子能够向别人学习长处,本王觉得很困惑,大明现在很多的读书人不愿意向他人学习,排斥新学,为什么不像孔子一样,学一学其他人的学问?孔夫子提倡学习数学,现在数学发展了,有了数理化,为什么就不能学呢?这根本就违背了儒家的初衷。固步自封,唯我独尊。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说到这里,朱厚炜扫了一眼台下,神情严肃的说道:“众所周知,自景泰以后,国子监学风越来越颓废,很少有学生真正去钻研学问。学渝教学也是照本宣科,思想僵化。教着也昏昏,学者也昏昏,这如何使人进步?这种歪风一定要纠正过来。既然诸位都是大明帝国的未来精英,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家就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
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国子监中那些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国子监将设立奖学金,奖励那些勤奋好学者,重新树立国子监的新学风。”
朱厚炜大手一挥,语气坚定地说:“做学问不要拘泥于形式,理论要联系实际,我们要向历史学习,向科学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芸芸众生学习,本王最讨厌那些读死书的人,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要学以致用。孔子曾讲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和“择其善者而从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本王在这里也要善意的提醒在座的各位。我们每个人应该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要与历史相结合。只有结合历史,我们才能领会孔子思想的真谛。我们不要割断历史,要学会懂得华夏,不但要懂得华夏的今天,还要真正懂得华夏的昨天和前天。“
”不要死读书,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论语·八佾篇》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以此可见,孔夫子读书是讲究不耻下问的。大明的太学生应该迈开你的两脚,到大明的各个地方去走走,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只有这样,任凭什么庸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我们高高在上的官员也一样,也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基层官员,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官员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亲民官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说到这里,他踱回讲台端起茶杯再次喝了一口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同时也让下面的人领会一下他刚才所讲的东西。片刻后,朱厚炜继续往下说:“接下来,我再讲讲孔夫子思想中的‘躬行`,北宋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刻的反应了这个问题,有句话讲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一部《论语》,“行”字讲了七十二次。虽然《论语》中的“行”有多种用法,多种含义,但多数用法是相对于“学”的“行”和“言”的“行”,指行动、实干。对学与行的关系,孔子重视学习,但反对为学习而学习,主张学而致用,学了就做。对言与行的关系,孔老夫子鄙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主张言行一致、少说多做。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说得多,做得少。是真正的嘴上的巨人,这里我要送给这些人一个外号,那就是嘴炮。“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引起台下哄堂大笑。带笑声过后,朱厚炜继续往下阐述自己的观点:”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他赞成“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宪问篇》记载:“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我们从以上可以看出,孔子看问题、做事情,重视是怎样就怎样,反对主观臆断、固执己见。《论语·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说到这里,朱厚炜放缓了语气,声音却变得更加肯定,他往下说道:“本王认为读书是一种学习,使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论语·为政篇》记载:“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做人要老实,不要不懂装懂。什么是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夫子的学生子路,那个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对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讲多了。客观地看问题,即是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事情只求其‘是’,闲气都是浮云。”
说到这里,朱厚炜放缓了语气,说:“关于“中庸”,《论语·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所认为的大家长久缺乏的最高道德的“中庸”主要包含:一是中,即用中。《论语·先进篇》记载:“子曰:‘过犹不及’”。二是和,即中和。《论语·学而篇》讲:“礼之用,和为贵。”三是时,即时中。《论语·学而篇》记载:“使民以时”。‘过犹不及’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本王是这样理解的,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不及’。”
”我认为这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我们很好地解释一番。你们在国子监学习,一个人自身也有统一与斗争,每个人都会犯错,自己犯了错误,不是要斗争吗?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也是说统一里有斗争。”
”本王为什么极力在大明推崇新学,就是反对有人将孔子思想教条化,反对将其精华和糟粕兼收并蓄、禁锢国人。对于那种以孔子思想为中心,把他视作偶像,不敢说出半个‘非’字”来的人,我是很鄙视的。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单就这独霸中国两千年,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本王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时间到了今天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我们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很久了,生产力,也不是孔子当时的时代能够达到的。根植于大明时代的王阳明的新学,总比两千年前的孔夫子高明一点吧,比孔夫子视野走得宽些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点也不奇怪。可以这样说,阳明先生的新学就是孔子学说的升华。本王敢在这里说句大话,也许几百年以后的人们,看今天大明的阳明先生,就像我们今天现在看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一样膜拜。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咱们当下的读书人啊既不要迷信孔子,也不要忽视孔子的历史作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孔夫子的思想。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儒生!最后,我希望用一句诗与在座的各位共勉,本王要告诉大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话音刚落,以蔡清为首的来自登莱的教员带头热烈鼓掌,这是登莱的习惯,已经流传到了大明其他地方。其他人都愣了一下,随即也跟着鼓起掌来。掌声持续了十多分钟,场面显得十分的热烈。
朱厚炜暗暗抹了一把冷汗,为了这次的演讲他可是准备了不少时间,总算是没有太过丢丑。凭良心讲,为了改变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他朱厚炜也是蛮拼的。
按照约定好的程序,演讲过后,接下来是自由提问的时间,刚开始监生们还有些拘谨,朱厚炜态度随和的回答了一些问题以后,现场的气氛慢慢活跃起来。这时候,一位来自河南的贡生举手提问,朱厚炜就点到了他。
这位贡生年级二十五六岁,样子有些老成,他按照规矩揖手一礼,然后说:“齐王殿下,学生曾建,来自河南中州。大王刚刚说让我们多学点历史知识,学生不才,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殿下,您是如何看待商纣王的呢?”
众人一听,这家伙话里面藏着骨头,明显是对前段时间朱厚炜将闹事的国子监监生流放海外有着不满的情绪,此刻正是借题发挥。不少人替此人有些担心,担心齐王勃然大怒,严厉惩罚此人。
众人纷纷看向台上的齐王殿下,只见朱厚炜非常平静,他招招手,让贡生坐下。然后说:“这位曾学子,本王的话你可能不爱听,我对纣王的看法可能与众不同。在我的心目中,商纣王帝辛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此言一出,众人一片哗然。坐在旁边的李东阳也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这位另类的齐王,他可真敢说啊。朱厚炜面不改色,微笑着继续抨击。
“呵呵,现在有些人,喜欢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本王认为是错误的,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朱厚炜似乎觉得还不够劲爆,继续说道,”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纣王说得很坏。不过纣王也有错,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才有了如今华夏的疆域版图基础,历史上他是有功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嗯,很多时候,没有人愿意讲真话、听真话,因为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你们所看到的史书,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你们不用觉得奇怪,这就是事实!我们还美其名曰修史。仅仅是一个“修”字,就掩盖了多少历史的真相。
本王只是说说秦始皇吧!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暴君两个字。看看你们的表情,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我要说的是,从整个华夏历史来看,真正为华夏打下万世之基的皇帝是秦始皇,作为祖龙的后代,本王今天应该为他讲句公道话。
在本王看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才造就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从这一点讲,秦始皇就比孔子伟大的多,只可惜,记录历史的都是文人,咱们的祖龙被自己人骂了几千年,这对他实在有些不公。
至于为什么会成这样,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还不是因为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得罪了所有的读书人。从此以后,读书人就失去了一颗公正的心,这是要不得的,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功是功,过是过,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不要死读书!
现在的读书人不喜欢秦始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用法家。本王请在座诸位好好回顾华夏民族的历史。大秦灭亡后,从大汉开始,哪朝哪代治理国家不是外儒内法呢。依法治国,就是秦始皇奠定的基础。扪心自问,本王也崇尚法家,崇尚法律精神。在登莱在奴尔干就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登莱才会有今天的成就。
儒家思想可以让我们变得高尚,陶冶我们的情操,但是道德不是万能的,管理国家依靠的还是法律。我想在座的很多人嘴巴上不会承认这一点,那是你们心虚。
纵观历史,历代帝王凡是有成就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说句不客气的话,研究程朱理学的儒生这一点很不好,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齐王一席话讲完,所有人惊掉了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