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天夜里,送钱的人如期而至。袁志抚摸着白花花的银子,这才确认白天发生的一切不是一场梦境。虽然他也不知道朱棣看上了他哪一点,但他现在只需要照着朱棣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袁志恨不得马上行动起来,不过他得先等这一夜过去。让他烦躁的是,这一夜变得格外漫长。
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袁志赶到集市上买回了朱棣所说的原料。由于购买的量很大,还专门雇了驴车送货上门。
等待的过程中还把自家尘封许久的窑炉重新开了窑。“财大气粗”的袁志还特地在自家附近找了三个闲着的汉子过来帮他推磨盘。
就这样折腾了一天,袁志终于得到了一堆灰不拉几的粉末。从其中分出了一小堆水泥粉并将之移入盆中,并往里加水然后开始不断搅拌起来,不一会就得到了糊状的水泥。
“这就是水泥了?名字还挺贴切的,加水就变成泥了。”
袁志拿了根木棍戳了戳水泥表面,木棍出乎他的意料的陷了下去。
“这玩意也不结实啊,是不是得等他干了才行?”
耐心地等到天都快黑了,这时再用棍子戳下去,就只能留下一个凹坑了。袁志感觉自己找对了方向,又开始鼓捣了起来,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拿出让朱棣满意的东西。
伴随着农忙时节的结束,之前北平布政使李彧计划的疏通北运河和通惠河的计划终于可以开始了。有关这项工程所需的预算李彧早就给朱棣看过了,朱棣看到的时候即使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却还是不免心脏有一些痛。
通惠河这段运河在元朝的时候由于临近大都,所以被保养的还不错,只需要清理一下淤泥就可以了,花不了多少钱。
北运河可就麻烦很多了,因为不仅要清理淤泥,还需要补充运河里的水量。
现在还没有后世的密云水库这种东西,主要靠潮白河和温榆河为北运河提供水源。但是北京降雨集中在夏季这样的气候条件就导致仅靠这两条河是不够的,必须把另一条流量更大的永定河给引过来。
但是有一个问题,永定河在城西,北运河在城东,两条河并没有挨上。元朝的时候曾经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把永定河引到了后世的玉渊潭,然后将之一分为二,形成了北平城现在的南北护城河。不过现在由于常年没有保养而导致了河道堵塞,因此这段引水渠的水量就变得很少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让北运河直接与大海相连,那么从直沽到海里这段还需要借用海河的河道。海河是出了名的容易泛滥,不仅河流泥沙含量大,夏季的暴雨还经常雪上加霜。因此使得修缮这段河道所花资金占了总数的大半。
十万两白银,这就是最后的数字。
虽然如果跟史书上那些拿着一两百万两去修河的情况一比的话,朱棣甚至觉得十万两并不多。但是考虑到要修的这段运河连四百里可能都没有,朱棣还是觉得挺肉痛的。
当然,这十万两不都是朱棣一个人出,就算打死他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朱棣每年的俸禄折算成银子以后也就五千两,再加上田产和一些七七八八的产业,一年收入大概是八千两左右。
之前还在南京的时候开销不大,这才攒下了一笔钱,为了这次修河,朱棣掏了三万两出来。
剩下的七万两中,官府负担了五万两,然后又向北平城中的商贾富户“借”了两万两。
说来这些商人也是真的惨,朱棣掏钱好歹还能捞回一点东西,而他们借钱不仅毫无利息可赚,而且作为补偿就只得到了在未来通航以后减免运河税费的承诺,这笔钱什么时候能还给他们还不一定呢。
开工仪式上并没有朱棣的身影,李彧本来想邀请朱棣参加一下,结果被朱棣拒绝了。
开玩笑,这种剥削劳动人民的事怎么能让他朱棣出面,而且李彧这条老狐狸一定是又打着什么鬼算盘呢。
果不其然,李彧见朱棣拒绝,便退而求其次问道:
“王爷可否在下一期北平时报中加上修运河这件事呢?”
朱棣在幕后指挥赵、李两家办报纸这件事瞒不过李彧,李彧知道这事是朱棣的手笔,现在他也想搭一搭这个“便车”。
朱棣也没装傻,直接回答道:“北平时报本就为了记录北平发生的事,像修运河这种大事自然也不会落下。”
“那下官就先谢过王爷了。”
“不过这么好的东西,李大人不打算让你的同僚们都买上一份吗?”
全北平有那么多官员,如果人人都看报纸的话,这将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下官回去之后这就安排,保证人手一份。”
“诸位大人们都是有才学的人,如果有什么高论政见的话,也可以发在报纸上,让全北平的百姓一块看一看,政通才能人和嘛。”